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男女來往中的金錢題目鬧上法庭 凡是觸及屋子車子 _ 中查包養網站比擬國成長門戶網-國度成長門戶

男女來往中的金錢題目鬧上法庭,凡是觸及屋子車子包養

從事家事審訊的法官,以及婚姻家事lawyer 說,這類贈與膠葛,他們常常可以或許接觸到,而鬧上法院的都是財物收入比擬年夜的,凡是都是觸及到車子和屋子。

假如是產生在婚外情傍邊,由於有公序良俗的考量,原配告狀要小三回還,只需有確實證據支持的,小三往往被判返還。正如前段時光杭州比擬顫動的豪宅武林一號價值3000余萬元的房產履行案一樣。

可是,這類審訊成果對異樣出軌的男方是沒有訓斥的。但是婚外情應當是兩人配合背負的,分別后漢子回身求得原配諒解,然后同一陣線把錢要回來,實在也應當遭到品德的訓斥。

最高國民法院《平易近事審訊領導與參考》中已經有一期專門切磋了婚外情中的財富贈與膠葛案例。也談到今朝司法界對此類膠葛的另一種聲響,以為僅僅判令小三返還,不克不及表現對婚外情別的一個錯誤方即出軌方的處分。能否可以鑒定回還在夫妻配合財富中屬于原配的那一半財富,而另一半視為出軌方對本身的那一半財富的自力處罰。

可是最高院以為,在婚姻關系時代,仍是應當服從夫妻配合財富是一個不成朋分的全體,夫妻無法對配合財富劃分小我份額。在沒有嚴重來由時也無權朋分。是以,一方私行贈與的行動應當是所有的有效,而非部門有效。也就是說,小三應當所有的返還,而不是只還屬于原配的那一半。

最高院還羅列了其他國度對此類題目的鑒定,好比《美國同一婚姻包養財富法》規則,當一方配頭對婚姻財富行使治理、處罰權時,其在1年內以婚姻財富贈與包養網價錢第三人的禮品累計金額不得超越500美元,或許依據該配頭的經濟才能來鑒定能否公道適當。超包養過5包養網 花圃00美元的必需經過配頭兩邊配合贈與,不然,另一方配頭有權啟動返還之訴。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鬧離婚時老公私行放棄冷凍胚胎 法院判賠女方3萬 _ 中國成長門戶網查包養網-國度成長門戶

鬧離婚時,老公私行放棄冷凍胚胎 法院判賠女方3萬元精力安慰金

南京判決全國首例男方放棄冷凍胚胎侵權案

夫妻倆為要孩子做試管嬰兒,不意老婆不測流產,那時冷凍的5個胚胎就保留在病院,等候以后適合的機會再要。可是,兩人很快鬧起了離婚。老公沒有持續向病院付出冷凍胚胎的所需支出,冷凍胚胎是以被放棄。老公的來由很簡略:我有權選擇不生養。老婆的來由也很充足:冷凍胚胎對我有很年夜的意義!

近日,南京玄武法院就審理了全國首例男方放棄冷凍胚胎侵權賠還償付案,女方一包養網 花圃審獲賠3萬元精力安慰金。

紫牛消息記者 羅雙江 通信員 玄法

兩人的來由似乎都很“有理”

2004年秋,方木和佩佩由於一次列車上的偶遇走到一路。結業后的方木前去美國留學,雖隔千山萬水也未阻隔戀愛,2010年,方木與佩佩掛號成婚,隨后佩佩也前去美國陪讀。

婚后幾年,二人一向沒有孩子,直到2014年末,他們在美國某州立病院做了試管嬰兒手術。手術中,病院提取了佩佩的13個卵子,經人工授精存活6個胚胎,佩佩移植了一個,其余5個兩邊委托州立病院貯存保管。但是,滿懷盼望的等待在佩佩不測流產后戛但是止,夫妻關系也在生涯的瑣碎中亮起紅燈。

2015年2月,佩佩回國任務,兩邊處于分家狀況。2016年7月,方木告狀請求離婚,斟酌到兩邊另有情感基本,法院并未判離。與此同時,寄存在美國某州立病院的5個胚胎,由於方木謝絕續費,半年后被院方燒燬。直到2017年6月,方木再次告狀請求離婚時,佩佩在法庭中才得知胚胎已遭放棄的現實。

方木片面放棄胚胎,讓佩佩難以接收,精力上遭到了嚴重衝擊。法庭上,一向不想離婚的佩佩提出,方木必需賠還償付其安慰金5萬元。

方木以為,冷凍貯存的5個胚胎,每半年需求續費一次。2016年3月,由於對婚姻覺得掃興而結束續費,男方也有不生養的權力,離婚后也不想讓兩邊再有任何交集,是以放棄胚胎也是他的符合法規和合法的包養網選擇。

生涯中比擬罕見的是女地契方終止懷胎,像該案如許的情形較為少見,法令對此未作明白規則。女方中斷懷胎包養之所以不組成侵權,是基于女性在身材和心理上的特別性,但男方不妥處理胚胎,究竟會不會組成侵權?

了解一下狀況法院怎么判?男方侵權!

南京市玄武法院審理此案后以為,男地契方放棄胚胎,組成了對女方身材權、安康權和生養知情權的損害,來由重要如下:

1、婚姻家庭法包養平臺推舉中,懷胎的內涵包含多種情形,即人類幫助生殖和天然生殖實用雷同的法令。

2、相較于取精,取卵經過歷程伴有風險和苦楚,對身材有負面影響。在女方支出宏大的價格后,男方違反合意,放棄胚胎,使女方的目標失。

3、譬如甲乙協定配合投資項目,甲以有形資產進股,乙以資金進股。乙向項目投進重金后,甲中途加入,此時,甲應向乙承當違約義務,賠還償付乙的喪失。在婚姻案件中,兩邊存在成分關系,不克不及簡略地用合同法的道理來懂得兩邊的權力任務,但可認為該案的處置供給一些指引,懂得女方能夠會有的喪失。

4、男方應該了解做幫助生殖手術對女方身材有必定的損害。依法理,老婆pregnant后,丈夫無權逼迫老婆墮胎,不然,組成對老婆人身權的損害。在移植胚胎前,男地契方放棄胚胎,使女方在服藥促排卵以及取卵經過歷程中的苦楚和傷害損失不克不及獲得報答。對女方來說,只是傷害損失發生的時光點紛歧樣,異樣都存在身材上的傷害損失。墮胎的傷害損失發生于墮胎時。放棄胚胎的傷害損失始于服藥促排卵時。

5、男地契方放棄胚胎,亦損害了女方的生養知情權。女方回國后,客居國外的男方有方便的前提看管胚胎,加之此前的續費亦是男方交納的,女方有來由信任男方會妥當處置胚胎貯存題目。男方在未告訴女方的情形下終止交費,同等于雙方放棄胚胎,傷害損失了女方的生養知情權。

6、依據倫理、普通的不雅念和司法政策,離婚后,女方不得雙方移植胚胎。即便夫妻關系呈現裂縫,男方對婚姻前程缺少信念,男方也應尊敬女方的支出,照料女方的感觸感染。在女方分歧意離婚的情形下,男方想離婚,法院也紛歧定會準許。況且,情感是變更的,放棄行動難以包管是一方沉著狀況下的穩重決議,有時,也紛歧定合適放棄方自己的好處。

是以,合議庭以為應認定男方組成侵權,女方還存在精力上的傷害損失。

3萬元賠還償付金是怎么得來的?

法院終極判決男方付出女方精力安慰金3萬元,在斷定賠還償付數額時法院還斟酌了以下原因:

1、蒙受的苦楚和損害。女性到了生養年紀,體內卵子數是固定的,約為200多個,普通每月排卵一個,一年排卵12個。促排卵醫治后,一次可排卵多個,醫治后,女性更年期會提早。醫治的經過歷程對女性心理的攪擾較年夜,安慰排卵招致卵巢反映低下,易呈現卵巢效能早衰。此外,取卵針穿刺身材提取成熟卵泡時,身材伴有必定水平的苦楚。

2、年紀原因。女性的最佳生養年紀為25歲至35歲。35歲以后,女性的卵巢效能和生養才能降落。絕對來說,年青女性較為不難接收胚胎放棄的現實。女方已36歲,做母親的愿看激烈,對胚胎也寄予了更多的盼望。

3、對婚姻的器重水平。2016年第一次離婚訴訟中,男方表現女方好像意離婚,夫妻配合房產可回女方一切,但女方不為所動,表現多年的情感不不難,盼望法院判不離,哪怕下次真要離婚了財富少分些也不后悔。從女方器重婚姻的立場來看,男方應能懂得胚胎在女方心中所具有的分量和意義。

基于上述來由,法院準許兩邊離婚,因男女兩邊在幫助生殖手術中的投進不合錯誤等,女方處于弱勢位置,基于公正公理不雅念和照料婦女權益的準繩,法院裁奪男方付出女方安慰金3萬元。

判決后,兩邊均未提出上訴,判決已失效。

對話法官

生養權產生沖突時

著重維護婦女權益

對于此案中的一些題目,紫牛消息記者采訪了該案主審法官陳文軍。

老婆私行中斷懷胎,丈夫可否以侵略其生養權為由懇求傷害損失賠還償付?

答:不成以,婚姻法司法說明三對此有明白規則。重要來由是:

1、老婆為懷胎、臨蓐較丈夫承當了更多心理風險及心思壓力,其為撫養後代生長凡是也會支出較丈夫更年夜的就義。是以,生養對女性好處的影響年夜于男性;

2、即便以為夫妻兩邊的生養好處完整同等,行使生養權是保持或恢復近況的權力,無需配頭實行任務,與女方比擬,男方完成權力的本錢和對生涯近況的影響都要小得多;

3、生養往往受夫妻感情所擺佈,一方的不生養除偶為不雅念安排下的決議外,多由夫妻情感淡薄甚至決裂而惹起,沒有了情感的生養只會增添夫妻兩邊甚至行將誕生的後代的苦楚及未便;

4、生養行動需求具有必定的心理、安康前提并存在生養風險,生養義務重要由婦女承當。婦女承當了更多的心理風險及心思壓力,所以當夫妻生養權產生沖突時,著重于婦女權益的特別維護,合適立法本意,也是司法公平的請求。

綜上,老婆未經丈夫批准私行中斷懷胎,雖能夠對夫包養網妻情感形成損害,甚至危及婚姻關系的穩固,但丈夫并不克不及以自己享有的生養權來抗衡老婆享有的生養決議權,故老婆未經丈夫批准私行中斷懷胎,不組成對丈夫生養權的侵略。

婚姻中,碰到女方果斷不生養,男方有什么接濟道路?

答:因生養權沖突招致夫妻情感決裂,在調停有效時,可以依照婚姻法第三十二條“其他招致夫妻情感決裂的情況”的規則,判決兩邊離婚。

陳文軍法官提示:婚姻中呈現情感危機時,丈夫應該尊敬老婆在試管嬰兒手術中的特殊支出,不成雙方放棄胚胎,在協定離婚或法院判決離婚前,以尊敬、懂得的心態好心地保持冷凍胚胎的活氣。

紫牛

點擊

成婚11年后鬧離婚

才發明成婚證是假的

王偉和張倩成婚后,帶著孩子來南京打工。一路拼搏十多年后,夫妻倆忽然鬧起離婚。2017年,兩人離開平易近政局辦手續。沒想到,平易近政局任務職員核對后告訴二人,兩人的成婚證是假的……兩人都感到莫名其妙,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王平中閃小說研究會】萬華:別出心查包養行情裁的風趣

    【王平中閃小說研究會】別出心裁的包養網風趣——讀《你猜我看到什么》                                                 文/萬華    二零一四年秋,從文友口入耳包養網到“閃小說”這一體裁,并多方尋覓閃小說包養瀏覽,發明閃小說真如天際閃電,迸發力好像天包養網包養,從此一發不成整理的愛上了它。我晚期讀過的閃小說中,浮光掠影的即是王平中師長教師的《你猜我看到什么》,也很光榮現包養網排名在偶得的閃小說多是如許的包養精品之作,否則很能夠會離之“女兒跟爸爸打招呼。”看到父親,藍玉華立即彎下腰,包養網笑得像花似的。而往。  閃小說特點之一即是如《你猜我看到什么》如許讓人擊節稱賞的構想。  開首部門,我的心就跟著文中的跳樓者而懸著,我想,作者要的就是如許的後果,吊起讀者的瀏覽包養網價格欲看吧,說真話,我包養并沒有過多的在意文中的“我”躺下。從樓頂跳下所看包養到每一層包養網 花園的事務。我的心一向是包養網跟著跳樓者的著落而揪著的,留意力完整放在跳樓者的身上。  那包養么為什么作者要設定每一層的那些事務呢?配角不是跳樓者嗎?我想,這就是作者的別出心裁之處吧,讀者會在想,哎呀!你為什么想不開?不就是打罵嘛!你了解一下狀況,哪一層的人家不是在打罵?這就是日子,這就是生涯啊!  讀者跟跳樓者的著落而揪心,隨著跳樓者落下時看到的事務而加倍的揪心并可包養網價格惜。當然,夫妻二人行禮,送入洞房。,跳樓者最后也熟悉到了這一點,可是,“我包養網還鄙人墜……”作者的別出心裁再次表現,專心良苦地呼吁全國夫妻,不要由於偶然的牴觸就走向極包養端,終極變成不成挽回的喜劇。  文章是醒世的,都望了。只要女兒幸福,就算她想嫁給席家的那些人,都是親人,她也認得許和唯捨一輩子。說“文以載道”,作者做到了,包養網排名這也是每一個寫作者必需具有的社會義務感和傳佈正能量的任務感。文章讀到最后才包養行情發明這一波三轉眼包養網,老公離家到祁州已經包養網三個月了。在此期間,她從一個如履薄冰的新娘,變成了婆婆口中的好媳婦,鄰包養網排名居口中的好媳婦包養網。只有兩個女僕來幫助她。手,凡事靠自己包養做的老百姓,已經在家里站穩了,從艱難的步伐到慢慢的習慣,再到逐漸融入,相信他包養網們一定能走上悠閒自得的路。很短的時間。折的喜劇并不是個喜劇,而是實其實在的笑劇,當然,有人會說“莫非壁虎就不會摔逝世包養網嗎?”呵呵!也許吧!歸正我此時是光榮跳樓者不是小我,這也是閃小說的一年夜特點包養網,出人意表的逆轉,也是作者又一別出心裁之處,本來我們受騙!”了,跳樓者是只壁虎,包養網心得恍然若掉?不,是恍然若夢,包養網 花園生涯就是一場包養網夢,喜怒哀樂都得過,壁虎包養網心得看到的就是我們,我們也能包養網夠成為壁虎。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北疆年夜地展新姿——查包養app內蒙古齊心共奏協調曲_中國網

這里是流淌著平易近族年夜愛的膏壤,“齊心合力建包鋼”“三千孤兒進內蒙”的動聽故事,訴說著各平易近族配合連合奮斗的光彩傳統;這里是多平易近族來往交通融合的熱土,長城沿線的文物、萬里茶道的遺址見證著各平易近族融合會聚成多元一體中華平易近族的汗青;這里是內陸的“北年夜門”,構筑起我國南方主要生態平安樊籬、內陸北疆平安穩固樊籬。

內蒙古自治區,中國共產黨引導下成立的第一個省級平易近族自治區,2400萬各族兒女配合的家園。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核時誇大,“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是新時期黨的平易近族任務的主線,也是平易近族地域各項任務的主線”,指出平易近族地域的經濟扶植、政治扶植、文明扶植、社會扶植、生態文明扶植和黨的扶植等,都要牢牢繚繞、絕不偏離這條主線。

新征程上,內蒙古自治區當真貫徹習近平新時期中國特點社會主義思惟,把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周全、深刻、詳細落實到各項任務中,推動各平易近族配合連合奮斗、配合繁華成長。

經濟活氣加強 平易近生福祉晉陞

37歲的牧平易近烏伊汗住在中蒙邊疆上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賽罕高畢蘇木。縣城間隔她家100公里遠,比來的鄰人也在3公里外。

但是,空間間隔并未障礙她走向古代化的程序。生涯在草原深處的烏伊汗,在短錄像平臺上有14萬粉絲。天南地北的人們,天天經由過程手機屏幕的渺小窗口就能看到她講述草原趣事,而烏伊汗也因internet接觸到了裡面的年夜千世界。

“我們牧平易近祖祖輩輩以畜牧業為生。曩昔,草原生涯比擬閉塞,現在一切都產生了轉變。包養網”烏伊汗說,此刻的邊疆草原雖照舊火食稀疏,卻佈滿活氣。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的蒙古族牧平易近烏伊汗(右二)在蘇尼特草原上騎馬(2023年3月23日攝)。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為改良農牧平易近的通訊前提,我國近年來出力加速鄉村及遙遠地域網路寬頻收集籠罩。今朝,內蒙古行政村網路寬頻靈通率達100%,并不竭向零碎分布的牧家延長。

成長是處理平易近族地域各類題目的總鑰匙。習近平總書記誇大,要保持以國民為中間,在成長中加倍重視保證和改良平易近生,補齊平易近生短板,促進平易近生福祉,讓各族國民實其實在感觸感染到推動配合富饒外行動、在身邊。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左旗的蒙古族牧平易近烏伊汗給小黃羊“蹦潑來”喂牛奶(2022年1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內蒙古自治區相干擔任人說,內蒙古將改良平易近生、凝集人心作為平易近族地域經濟社會成長的動身點和落腳點,增進成長結果公正惠及各族群眾。現在,12個盟市地點地都通了高速公路、103個旗縣區都通了一級以上公路。各族群眾無論是在邊境小鎮、仍是在偏僻牧區,都能就近上學、看病,智能家電、網路寬頻收集、快遞進進草原深處,手機放牧、拍短錄像成為農牧區群眾的新時髦。

穩固的電力、便捷的路況、通順的收集,讓牧平易近孟克巴雅爾門第代放牧的自然草場變身成為古代感實足的科技牧場。

孟克巴雅爾位于鄂爾多斯市鄂托克前旗昂素鎮的草場,裝有太陽能高清攝像頭,人坐在家里便能將方圓幾公里的靜態一覽無餘;牛羊走近飲水槽,紅外感應裝配就會主動放水;網上開設的平易近族連合超市,發賣著周邊30多戶各族牧平易近的農畜產物……

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的牧平易近額爾敦達來在家中經由過程監控檢查牲口情形(2023年12月16日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在安寧連合的膏壤上,內蒙古安身資本天賦和計謀定位,在高東西的品質成長的賽道奮力奔馳。

特別打造8年夜財產集群和16條重點財產鏈,一批具有生長潛力、成長后勁的財產不竭強大,新動力、稀土新資料、古代煤化工等一些主導財產在全國有了一席之地,伊利、鄂爾多斯等brand走出國門……

2023年,內蒙古地域生孩子總值、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值3個目標增速均位居全國前三,範圍以上產業增添值增速位居全國第七。

以後,內蒙古加速成長新質生孩子力,周全推動村落復興,不竭加強成長內活潑力,成長結果惠及各族群眾。

樂隊成員在內蒙古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牧平易近道爾吉的蒙古包前舞蹈(2023年10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相處親如一家 共筑精力家園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來這里……”在包頭鋼鐵團體的展陳館中,播放著這首人們熟習的童謠。良多人不了解,這首歌曲的創作佈景就是“齊心合力建包鋼”。20世紀50年月,在黨中心的號令下,全國各地8萬多名各族兒女聲援包鋼扶植,首創了新中公民族地域產業成長的先河。

在包鋼團體拍攝的稀土鋼板材(2024年5月10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得益于黨中心一以貫之的支撐,內蒙古從一窮二白走向繁華富饒。內蒙古一向教包養網育領導各族干部群眾果斷不移擁戴黨的引導,在主題教導中融進延長展開“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群眾教導實行運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大力度中華平易近族年夜連合,久遠和最基礎的是加強文明認同,扶植各平易近族共有精力家園。

內蒙古興安盟紅城小學的先生在上手工課(2024年6月24日攝)。新華社發(賴志強 攝)

內蒙古融白色文明和農耕文明、黃河文明、長城文明等于一體,打造北疆文明brand,深刻發掘內蒙古年夜地上各平易近族連合奮斗、同舟共濟等“一路走過”“一路走來”的汗青史實,活潑展示各平易近族來往交通、共生共享等“一路生涯”的實際經過的事況,將其作為弘揚中華平易近族巨大精力、加強中漢文化認同的主要載體。

盛夏時節,烏蘭察布市察哈爾左翼中旗庫倫蘇木草原上,馬頭琴鼓動感動,長調婉轉,各族農牧平易近在草地上圍坐一圈,興高采烈地觀賞歌舞扮演。這是本地烏蘭牧騎為農牧平易近帶來的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文明惠平易近表演。

“我們依據平易近族實際政策、平易近族連合提高故事,編創小戲、歌舞,全方位展示各族國民配合連合奮斗、配合繁華成長的風采,并將這些文藝作品送到田間地頭、草原牧區。”察哈爾左翼中旗烏蘭牧騎隊長王曉說。

內蒙古牢牢圍包養繞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任務主線推動社會扶植,發明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同事共樂的社會前提,讓各族群眾交貼心伴侶、做和氣鄰人、結圓滿姻緣。

居平易近在內蒙古赤峰市松山區臨潢家園社區體裁運動年夜廳舞蹈(2024年6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志鵬 攝

在生涯著13個平易近族的赤峰市松山區興安街道臨潢家園社區,最熱烈的處所就是“平易近族連合之家”。在這個社區居平易近運動年夜廳里,展現著居平易近們的平易近族衣飾、孩子們的“愛內陸”主題繪畫作品,各族居平易近常常聚在一路,揮毫潑墨、商討棋藝、分送朋友美食,其樂融融。

“針對社區多平易近族聚居的現實,社區黨委以鑄牢中華平易近族配合體認識為主線,出力構建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同事共樂的互嵌式社區周遭的狀況,增進各平易近族普遍來往、周全交通、深度融合。”臨潢家園社區黨委書記吳曉華說。

各族兒女聯袂 筑牢生態樊籬

“兼顧山川林田湖草沙體系管理,這里要加一個‘沙’字。”2021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餐與加入內蒙現代表團審議時,對進一個步驟加大力度生態管理提出請求。

黨的十八年夜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屢次到內蒙古考核調研,每次,城市講到筑牢生態平安樊籬。筑牢我國南方主要生態平安樊籬,是內蒙古必需牢牢記住的“國之年夜者”。

牢牢繚繞這一計謀定位,內蒙古深刻實行一系各國家重點生態工程,各族干部群眾一道戰黃沙、植新綠。近10年來,自治區累計造林、種草、防沙治沙範圍均居全國首位,荒涼化和沙化地盤削減6000多萬畝,完成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汗青性改變。

在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拍攝的烏蘭布和戈壁(2022年7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貝赫 攝

科爾沁沙地南緣的通遼市奈曼旗白音他拉蘇木包頭嘎查,已經到處可見的白沙子上,現在長滿郁郁蔥蔥的黃柳。這是牧平易近寶秀蘭率領同鄉們治沙近30年的結果。

1993年,寶秀蘭嫁到包頭嘎查。那時辰,流沙常把院墻埋葬,種下的農作物常遭風沙侵襲,一年只能委曲養一頭牛,生涯拮據。1995年,她開端承包沙地種樹,后來率領同鄉們機械化、範圍化造林,近30年來累計治沙造林6萬多畝。

生態越來越好,包頭嘎查牛羊養殖多少數字也公道晉陞。農牧平易近重要養牛、羊和駱駝,年人均包養網純支出1.5萬元擺佈。

包頭嘎查居平易近有蒙古族,也有漢族。“同鄉們一路治沙造林,互幫合作,相處得比親戚還親。”寶秀蘭說,“此刻周遭的狀況變好了,生涯富饒了,鄰里更協調了。”

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其白線防沙治沙項目區,穿沙公路將沙地切割,沙丘被慢慢固定(2024年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以後,內蒙古已周全打響“三北”工程攻堅戰,科爾沁沙地是主疆場之一。寶秀蘭正跟同鄉們在本地最難管理的一塊沙地上收穫綠色。“我們大師齊心合力,必定能盡早殲滅這片沙地。”寶秀蘭果斷地說。

在生態文明扶植中,內蒙古依附各平易近族配合盡力完成人與天然協調共生。

顛末春季45天的療養生息,夏日的呼倫貝爾草原瀰漫著活力與活氣。廣袤的草原如同一張無垠的綠毯,展展在藍天白云下,一群群牛羊悠閑地吃著草,組成一幅協調美妙的畫卷。

“全部春天,牛羊都要在棚舍里圈養。固然休息強度會變年夜,但能換來草原生態的改良,辛勞一些也值得。”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錫尼河西蘇木牧平易近其其格看著綠草如茵的草原說。

本年,內蒙古9.7億畝草原履行春季休牧,以削減牧草返青期牲口對牧草啃食、踩踏,有利于牧草充足返青及后續發展,進步牧草產量。

“休牧是為清楚決草原過牧題目。”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寶力根陶海蘇木牧平易近都仁畢力格說,現在,牧戶們不竭完美半舍飼生孩子方法,各族兒女聯袂并肩,配合守護這片可貴的草原生態,讓綠意盎然的美景永駐人世。

文字記者:劉偉、勿日汗、于嘉、哈麗娜

錄像記者:彭源、任彥逸

海報design:趙丹陽

編纂:冷彥彥、姜瀟、程紅根、戚文娟、魯鵬、劉蓮芬、林革、邱世杰、孔唯千

兼顧:郜新鑫、李逾男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村落振查包養經歷興外行動丨苗鄉侗寨的“梅”好生涯_中國網

新華網長沙6月18日電(劉揚 劉昱)在順著丘陵地勢升沉的楊梅連棟鋼架年夜棚里,“95后”苗族姑娘孫煉一邊召喚村平易近選果采摘,一邊處置著手機上的訂單信息。

鮮紅的楊梅果鮮艷欲滴 新華網 劉昱攝

又到了楊梅的成熟季,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渠陽鎮管團村的丘陵山地上一株株楊梅樹郁郁蔥蔥,鮮紅的楊梅果裝點其間鮮艷欲滴。孫煉從年夜棚里出來,指著遠處說“何處50畝是露天楊梅,何處紗帳罩著的是20畝羅幔楊梅”,而她最屬意的是身后的30畝連棟鋼架年夜棚楊梅。

連棟鋼架年夜棚航拍 新華網 劉昱攝

“連棟鋼架年夜棚搭配聰明農業物聯網可以隨花期調理棚內的溫度、濕度等參數,既能避雨防蟲包管楊梅的口感、個頭、果形,還能讓楊梅提早成熟上市并延伸采摘期。”孫煉說,楊梅怕雨怕顛保鮮期短,以前是“靠天吃飯”、當地發賣,此刻科技加持有了年夜棚、冷庫、冷鏈物流,“楊梅品德好,賣得遠,畝均收益能到達五六萬元”。

聰明農業物聯網可以隨花期調理棚內的溫度、濕度等參數 新華包養網網 劉昱攝

紅實綴青枝,爛漫照前塢。本年是孫煉成為“新農夫”的第二年,她計劃著持續擴展舉措措施栽培進步楊梅品德,成長深加工和農文旅融會把“6月份的鮮果生意”做玉成年的生意,組建懂技巧、善運營、會治理的年青人團隊助農富農。

聰明農業物聯網能及時監控和供給各類數據 新華網 劉昱攝

在被稱為“楊梅之鄉”的靖州,鮮紅楊梅果點綴著山村鄉包養網 花圃野的紅火日子。靖州縣楊梅栽培面積10.3萬畝,2023年楊梅鮮果產量4.08萬噸,發賣支出達6.05億元,累計招待游客36萬人次,帶動花費3.2包養網心得億元,全縣7萬多人依托楊梅財產完成增收。

鮮紅的楊梅果鮮艷欲滴 新華網 劉昱攝

為推動楊梅財產成長,本地聯動浙江省農業迷信院、湖南農業年夜學等科研院所,扶植產學研基地,以科技賦能推進提質進級;出臺《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加速楊梅財產成長實行計劃》等,領導財產強大;持續舉行楊梅節等運動,傳佈brand擴展發賣,摸索農文旅融會成長。

“本年以來,為晉陞楊梅品德、增添果農支出,我們一方面持續打造精品果園,今朝建成精品果園示范基地32個、總面積達2000畝;一方面鼎力推行舉措措施包養網 花圃栽培,累積推行面積達600畝。”靖州縣農業鄉村局科教推行站站長胡曉金先容,靖州將連續向科技賦能進步蒔植程度、政策幫扶增進財產成長、brand打造推進市場營銷等標的目的發力,同時深化農文旅融會,豐盛和延長楊梅財產鏈。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詩意中國丨查包養經歷雖居焉支山 不道朔雪冷_中國網

7月11日拍攝的焉支山風景(無人機照片)。

“雖居焉支山,不道朔雪冷。婦女頓時笑,顏如赪玉盤。”唐代詩人李白《幽州胡馬客歌》中的這句詩,描寫了在焉包養支山一帶,面色蒼白的婦女騎馬出行,一路歡聲笑語的場景。

焉支山,地處甘肅河西走廊中段,張掖市山丹縣和金昌市永昌縣接壤處,屬祁連山支脈。分歧于祁包養網連山的高聳雄渾,焉支山天然風景秀麗,山上林海包養網松濤、流水潺潺,山下水草豐茂、牛羊成群。

因其奇特的地輿地位和深摯的汗青文明,焉支山成為年夜唐詩人筆下最具代表性的邊塞意象之一,很多膾炙包養網 花圃生齒的邊塞詩中都能找到和焉支山有關的描寫。

現在的焉支山已成為國度4A級景區和省級叢林公園,從汗青煙云和詩意邊關中走來的焉支山,跨包養網越千年,蔥翠照舊。

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新華社經濟漫筆:“暗藏款”變“爆款”,一產“出圈”靠什查包養網站比擬么?_中國網

新華社烏魯木齊8月12日電  題:新華社經濟漫筆:“暗藏款”變“爆款”,一產“出圈”靠什么?   

新華社記者 茍立鋒

財產復興是村落復興的重中之重。若何強大縣域富平易近財產,不少處所依托一產,銜接二產,融會三產,“連續不斷”火出圈的“爆款”農產物,或許能給出新的破題思緒。

近日誌者在新疆奇臺縣采訪夏收發明,這座“包養網雪山麥鄉”的麥子年夜獲豐產,繚繞小麥深加工、特點游玩等各個環節都在流轉奔走。一穗穗小麥,正串聯起一條“連續不斷”的全財產鏈。

奇臺的地輿天氣合適小麥發展。包養網依托這一自然上風,本地保持產學研一體化,推動科研育種,盡力培包養網比擬育更好的種子。同時,本地還樹立以小麥加工為主的食物產業園,鼎力開闢面粉下流系列產物和小麥加工副產品綜合應用,完成小麥當場加工轉化與價值晉陞。在此基本上,本地積極摸索發包養網展農耕文明展現、稼穡體驗、田園不雅光游玩等文旅業態,本年全域招待游客已衝破400多萬人次。

7月10日,在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江布拉克景區,游客在拍攝萬畝小麥旱田景不雅。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以往一些處所受路況舉措措施、財產基本、人才等前提制約,以為“小財產”翻不出年夜名堂。地處內陸東南的奇臺,依附看似平常的小麥,打造出一條超32億元的財產鏈,這是怎么做到的?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風景。就財產本身來看,名優農副產物要解脫低級加工產物的財產形狀、構建起一條農業全財產鏈,重點仍是在兩端:一頭是供給穩固、品德精良的原料生孩子,一頭是適銷對路的產物開闢以及brand打造。

路況物流前提連續改良,收集直播帶貨的鼓起賜與各類產物更多展現機遇。新疆有不少高端農產物,如精河枸杞、伽師西梅,可以“打飛的”完成一線城市“越日達”。奇臺小麥全財產鏈的構建亦是基于如許的年夜條件。

7月8日,在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臺縣的新疆麥子之鄉食物生孩子無限公司,工人在包卸車間繁忙。新華社記者 丁磊 攝

完成“連續不斷”融會成長的不止奇臺小麥。

年頭年夜火的“爾濱”,促進一年夜波南北特產贈禮交換;四川雅安不只是全國主要魚子醬產地,不雅鱘魚、賞鱘魚在這里也成為一作別樣景致線;安徽六安的朗德鵝,完成鵝肝“平替”法國同類產物,衍生出的鵝肉、鵝肝醬、鵝肝餅干等產物異樣遭到市場喜愛;雪窖冰天的黑龍江撫遠是全國最年夜的蔓越莓蒔植基地,蔓越莓鍋包魚、紅燒蔓越莓魚腹、蔓越莓精釀啤酒、蔓越莓特點文旅“紅海小鎮”等,也在連續吸引饕客、游人接連不斷。

1月29日,在黑龍江省撫遠市蔓越梅蒔植基地,任務職員分揀蔓越莓鮮果。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暗藏款”農產物變“爆款”,相干財產“連續不斷”、培養強大,無不是對準市場需求,依據本身資本天賦自動發力持久布局的成果。

好壞相成,是非相形,從構建農業全財產鏈,發掘財產高端價值來看,獨具特點的處所資本是基本,看準市場契合需求是要害,最主要的是不雅念上的自動求新求變。

在各地的立異摸索中,良多曩昔看起來難以超越的成長妨礙,現在正被漸漸抹平,“長板實際”的意義在市場查驗中進一個步驟凸顯。把看似不起眼的小生意做成富平易近復興的年夜財產,要害在于發明和挖掘本身的天然天賦、特點資本,將長板加長,將其感化和價值施展得更充足。

拉長察看的目光,在超年夜的市場體量、穩固的市場周遭的狀況、日趨規范的市場次序、疾速完美的辦事舉措措施等上風加持下,持久主義、價值投資、細分需求……這些樸實的包養成長事理,無疑會在當下和將來的中國經濟膏壤上連續獲得驗證。

繁華城鄉經濟、推動村落復興之路上,我們樂見更多“暗藏款”農產物“連續不斷”,火爆出圈。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探店經濟去九宮格講座”激發消費活力_中國網

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達人探店類短視頻、測評筆記逐漸興起。相關從業者通過真實的消費體驗,打通線上線下,連接供需兩端。規范有序的探店,能夠創造更多元的就業機會,滿足消費者復合化需求,也為中小企業提供新的營銷路徑。

跟達人“打卡”成潮流

“以前出門吃飯總要考慮半天,自從關注探店視頻后,多了很多想去體驗的餐廳。”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90后女孩小王閑暇時愛刷教學短視頻,喜歡探索新鮮事物的她關注了不少探店博主,經常跟著博主去實地“打卡”,探到不少“寶藏店鋪”。

外出就餐、游玩前先在線上平臺看看博主推薦、達人測評,已經成為不少消費者的習慣。對于探店達人來說,他們會對商家的店內環境、產品、服務等內容進行測評,并通過直播、短視頻、圖文等形式分享個人體驗,為網友提供消費參考。

中國小班教學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楊虎濤認為,達人探店的興起離不開數字技術的加持,“數字技術打破了服務供給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讓服務提供者能夠與用戶進行更為個性化的互動”。

“短視頻、直播等形式打造了一個沉浸式交互場景,消費者能更真切地感受到商家的服務和達人探店時的體驗。通過線上線下融合,達人探店將消費者的復合化需求和商家服務進行了精準匹配。”商務部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研究院院長李鳴濤說。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發布的研究報告《生活服務平臺優體驗、拓場景、促消費研究——以抖音達人探店模式為舞蹈教室例》(以下簡稱《報告》)顯示,目前活躍在網絡平臺上的探店達人有數百萬人之多。2023年前三季度,有165萬人通過抖音探店獲得收入,同比增長131%,58萬人憑借探店獲得了穩定收入。

來自浙江省溫州市的董臻璇曾是一名建筑公司預算員。工作之余,她熱愛攝影也鐘情美食,還專門購入過專業設備用來拍攝食物。后來,她把興趣愛好變成自己的工作,轉型成為一名美食探店達人。“成為探店達人不僅讓我能夠品嘗各地美食,還能在和店家聊天過程中,聆聽不同的人生故事,感受城市生活的濃濃煙火氣。”董臻璇向記者分享自己的探店感受。

在北京工作的王佳男和小九宮格伙伴共同運營著一個探店視頻賬號,他主要負責拍攝和剪輯。他告訴記者,投身探店行業后,自己看待世界的眼光更加寬廣開闊。“以前做別的工作時,接觸信息的渠道有限,從事探店之后,能接觸到不同的行業,看到更多不一樣的東西,對我來說是一種人生新體驗。”

7月底,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向社會發布的新一批新職業信息中,“生活服務體驗員”這一新工種被納入“互聯網營銷師”名下,“探店達人”迎來正名時刻。“隨著生活服務體驗員新職業的發布,預計將吸引更多人加入探店行業。”抖音生活服務相關負責人表示。

減少試錯 省時省錢

“各類生活服務平臺就像一本百科大全,吃喝休閑都能找到相應的探店博主。一些博主還在探店頁面附上了團購鏈接,比線下直接消費便宜不少。”最近,小王又被種草了一家密室逃脫館,準備過幾天去體驗。

《報告》認為,消費者根據達人的相關推介,可以在平臺上進行多維度比較后,再確定適合自己的店家,有效減少試錯成本,既節省時間又節約金錢。

“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高品質、差異化的服務消費,更加關注消費體驗及背后的文化內涵。”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產業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洪群聯認為,探店服務有助于滿足消費者新的消費需求。

洪群聯介紹,有些探店達人在介紹美食的同時,也為消費者講述美食的由來、原料、做法、特色等,提高消費者鑒賞能力;有些專家學者則通過短視頻傳遞特色飲食背后的歷史文化知識,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對商家而言,達人探店帶來的收益提升作用也很明顯。抖音生活服務數據顯會議室出租示,2023年達人探店助力實體商家增收946億元。

“達人探店降低了商家營銷推廣成本,提高了引流導流精準性。同時,商家也能通過達人的專業評價和消費者反饋,有針對性地優化產品和服務,促進供給側提質升級。”洪群聯說。

楊虎濤認為,探店是一個分工細化和專業化的行業,探店者要專注于特定行業、領域甚至細分產品,這種專業化的引流,可以促使服務提供商在某一品類中實現規模經濟。

同時,通過探店達人,越來越多的路邊小店被消費者注意。董臻璇的美食鏡頭記錄了許多夜市和“路邊攤”:有開了二十余年的街邊老店,還有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歷史的特色小吃。過去的兩年,她到訪了全國30多個城市,推介了300多種地方小吃。

《報告》顯示,大量非連鎖化的小店、老店等小眾服務供應商長期處于長尾市場末端,消費者搜尋成本較高,信息差的存在限制了其消費選擇。探店達人以較低成本發現廣闊的長尾市場,使其服務信息在平臺上快速傳播,為地處閉塞的小店、老店,甚至小眾景區帶來發展新機。

多方共治培育良好生態

隨著達人探店行業的日益發展,一些不規范的情況也隨之而來。

浙江寧波一家餐廳的老板鄒濤經歷過不少不文明的探店行為:有的博主強行要求商業合作,不免單就給差評;有的達人在拍攝時根本沒有品嘗,簡單拍攝完就匆匆趕往下一家;有的博主態度敷衍,發布的推文粗糙隨意,缺乏真情實感。

對此,洪群聯認為,“探店經濟”正處于由高速擴張轉向平穩成熟的重要階段,需要平臺企業和政府部門合力,達人和商戶共同參與,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平臺行動是關鍵。“平臺應該設立管理規則,建立針對達人的信用評價機制,讓消費者對達人探店效果、宣傳的真實性等進行評價,從而規范探店達人的行為。”李鳴濤說。

《報告》調研顯示:2023年,抖音生活服務平臺處置違規達人超18萬人,虛假宣傳違規率下降67%;強化真實探店,處置“云剪輯”視頻超過3500萬條;設立“消費者權益保障專項基金”,賠付額同比增長7.5倍。

平臺治理不光是“管”,也要著眼于“引導”。洪群聯建議,平臺可以開展針對達人的專業化培訓,鼓勵本地達人挖掘當地特色產品和服務,培育和孵化一批具有標桿、示范作用的優質探店達人。

監管也必不可少。李鳴濤認為,監管部門要有效利用現有法律法規,并且針對監管實踐中出現的新問題及時出臺新的監管措施;行業自身要制定明確的規范和準則,明晰探店達人的職責和義務。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的《互聯網廣告管理辦法》提出,“通過知識介紹、體驗分享、消費測評等形式推銷商品或者服務,并附加購物鏈接等購買方式的,廣告發布者應當顯著標明‘廣告’”。這一規定明確了探店博主需要承擔的責任,有利于維護消費者正當權益。

對探店達人群體而言,達人增多競爭加劇、平臺流量傾斜力度變小、收益缺乏保障等問題也不容忽視。“探店達人本身要樹立正確的心態。”洪群聯說,“進入探店行業前要有客觀清醒的認識,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頭部博主。”

探店達人要增加粉絲關注度、提高收入,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提高自身能力。李鳴濤建議,達人應時租場地選擇某個領域深耕,深入研究并掌握該領域內消費者所關心的問題,專業能力越強,粉絲黏性越強,產出的作品就會越受歡迎。

“用心程度決定視頻的精細程度。”對于自己熱愛的探店事業,王佳男一直把“真誠”二字放在首位,“你是不是真誠,觀眾是能看出來的。”(記者 喬彩)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新華深讀去九宮格丨阿門其日格的樹_中國網

【題記】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并主持召開專題座談會,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全力打好包括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在內的三大標志性戰役。

記者多次來到黃河“幾字彎”南岸的庫布其沙漠,實地調研三北地區防沙治沙的情況,并從當地群眾那里,得知了一個動人卻又鮮為人知的故事。

一個叫阿門其日格的地方,曾經有四位基層黨委書記,數十載接力種樹播綠,帶領阿門其日格人從“沙盆風口”中奪回了家園。如今,老書記們的精神激勵著新時代阿門其日格的干部群眾,他們依舊在造林治沙的第一線不懈奮斗。

為什么“三北”防護林工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干成?為什么“三北精神”能夠代代相承并發揚光大?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周年之際,記者來到阿門其日格,看阿門其日格的樹,訪阿門其日格的人。

阿門其日格的旱柳。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你不會太留意阿門其日格的樹——最常見的旱柳,細長的枝條不成比例地斜生在粗矮的樹干上;同樣常見的白楊,也略顯干瘦,但向天挺拔,似乎在倔強地宣示:樹,哪能向風沙低頭?

阿門其日格的白楊,略顯干瘦,但向天挺拔。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阿門其日格,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曾經的“握手”之地。

樹,從20世紀60年代起,在這里“破沙”、挺立……60年過去了,這里不僅楊柳遍布,更有灰綠色沙蒿里冒出的簇簇沙柳和檸條。

你可能也從未聽說讓樹“破沙”的人,但阿門其日格飽經滄桑的老人,數十年后仍哽咽著向記者講述他們的故事。村口路邊,幾乎每個60歲以上的村民,都能跟你講這里的樹有多珍貴,跟你講帶領阿門其日格人種樹的是誰。

李治平。李明亮提供

王占文。王小燕提供

馮耀華。本報記者張典標翻拍

圖為郭巨才。受訪者供圖

李治平、王占文、馮耀華和郭巨才,是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原阿門其日格鄉(公社)的四任黨委書記。

這四任書記,從1961年起,帶領阿門其日格人“死磕”風沙數十載,接力種樹播綠,硬生生掰開了庫布其沙漠和毛烏素沙地握在一起的“手”,帶領阿門其日格人從“沙盆風口”中奪回了家園。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走進巴彥淖爾市臨河區國營新華林場,了解“三北”防護林體系工程建設情況,感慨地說:“像‘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這樣的重大生態工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干成。”

根深扎沙地、葉望向蒼穹。樹,讓黃河“幾字彎”南岸曾經的漫漫黃沙,變成了今天的郁郁蔥蔥,但種樹的人——李治平、王占文、馮耀華和郭巨才,都已故去。

阿門其日格的樹,默默為他們的功業作證。一代代阿門其日格人,銘記著他們的姓和名:“我們永遠記得他們、想念他們!”

(一)牽著毛驢、拄根棍子,走遍阿門其日格,他決定:種樹,防風固沙

1961年,不滿30歲的李治平調任阿門其日格公社黨委書記時,這里已是杭錦旗沙化最嚴重、最窮困的地區之一。

“全是沙!”今天,在原阿門其日格的各個角落——杭錦旗錫尼鎮阿門其日格村、烏蘭敖包村、阿日柴達木村和中圖村,老人們都會指著目之所及的農田、草地,告訴你當時這一切都是寸草不生的“明沙梁”。

阿門其日格的沙丘(1990年8月攝)。劉占峰供圖

過度開荒令這塊本就氣候干旱、又鄰近沙漠的土地遭受嚴重生態破壞,“欺負”過土地的阿門其日格很快被風沙欺負,陷入“越缺糧、越開荒、越沙化”的惡性循環。

老人們講,當年的風兇,跟現在可不一樣。“鋪天蓋地那個大沙塵,暗無天日,白天也得點燈。”

冬春多風,室外少有挺胸走路的人。人們低頭、捂臉、瞇眼,搖晃著前行,臉被打得生疼,嘴里嚼得出沙味。

張潤煥回憶,小時候刮風沙,臉被打得生疼。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最要命的,是種糧“捉不住苗”。每年春播,農民至少得種三四茬。種一茬,被風沙打死;再種一茬,再打死……趕上壞年景,種五茬還“捉不住苗”,一春辛勞,顆粒無收。1960年,阿門其日格公社7萬畝耕地共產糧100萬斤,畝產僅14斤。

阿門其日格鄉網圍欄內的農作物(1990年8月攝)。劉占峰供圖

如今的阿門其日格,一個農民在玉米地里勞作。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有的村子,隔三岔五有人家睡了一宿醒來久不見天光,才發現流沙埋了房子,一家子奮力從窗戶掏洞鉆出地面,或者被鄉親們挖出來。據《杭錦旗志》記載,20世紀六七十年代,阿門其日格“流沙高出房頂是習以為常的事”。

“風沙刮得黃霧霧,越看越想沒活頭。”牽著毛驢、拄根棍子,足跡遍及全公社每個角落的李治平,見到的就是這么個阿門其日格。

到阿門其日格當書記,就得讓這一方水土能養活一方人——認準這個道理的李治平作了決定:種樹,防風固沙。

1990年8月拍攝的阿門其日格人在種樹。劉占峰供圖

老人們回憶,在阿門其日格,這是破天荒頭一回有人號召大伙種樹。

然而,疑慮聲也不小:種莊稼都來不及,還種樹?滿地沙的地方,能種活樹?沒見過幾棵樹的人,知道怎么種樹?

如今,只有70歲以上的阿門其日格人親歷過“老書記”帶大家種樹的過往。他怎么說服大家的、說了什么話,已經沒什么人說得清,但人們記得那個大高個、爽朗的書記發動社員時,“和氣!可和氣了!真和氣!”

人們也記得,他走遍全公社找樹,發現阿門其日格僅有的樹幾乎都長在雨后才有水的水泡子邊,于是選了烏蘭敖包、奮勇和阿魯柴登三個水泡子多的大隊搞試點,還親自蹲點烏蘭敖包,帶領社員們開始種樹。

李治平的兒子李明亮記得,一次去烏蘭敖包看望住在老鄉家、久不見面的父親,老鄉卻告訴他,父親早上四五點就出了門。“那天風沙刮得啥也看不見,老鄉都說,風這么大,別出去了,他說不行,種樹一天都不能耽誤。”

李治平組織各大隊支書去隔壁伊金霍洛旗有植樹造林經驗的公社參觀。參觀回來,支書們個個摩拳擦掌。有人好不容易弄回一棵榆樹苗,種在學校對面的“硬圪梁”上,驗證干旱硬梁上能不能把樹種活。試驗的結果讓支書們為之一振:種得活!有的樹就這么皮實!

那年月那地方,種樹太難了,不僅風沙大,還缺“樹栽子”。

“樹栽子”就是樹苗,沒苗怎么種樹?李治平從伊旗借來一部分樹苗,又發動家家戶戶找親戚朋友幫忙,從外地找,終于找到一批“樹栽子”。還不夠,他又推動公社允許社員在自家房前屋后種少量“自留樹”,剪下枝條當苗。他還劃出800畝農田給如今的國營阿魯柴登治沙站(當時叫“阿魯柴登苗圃”)育苗。

“李治平書記來之前,我們這里沒人種樹。”后來跟樹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阿門其日格林業干部張潤煥,今年67歲了,他人生中見過的第一棵樹,就是7歲時父親響應李治平號召,從外地帶回的一株成人膝蓋高、小指頭粗的榆樹苗。小樹苗被種在張家老屋旁,如今,盤根錯節,干分兩股,狀似合抱,承載了一方土地的綠色記憶。

5月30日,張潤煥站在開始治沙時種下的一棵榆樹前。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說老實話,那時候種樹活了多少不知道,就是種!老百姓至少知道種樹了。”79歲的阿門其日格人、擔任過鄂爾多斯市人大常委會主任的高峰云,與李治平一起種過樹。他認為,李治平帶給阿門其日格的是關于樹的一場“啟蒙”。

經過幾年“種樹啟蒙”,阿門其日格的樹一天比一天多,阿門其日格人種樹的熱情也一天比一天高。

5月30日,張潤煥站在開始治沙時種下的一棵榆樹前。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采訪期間,記者跟隨張潤煥爬上學校對面的“硬圪梁”,找到了當年那棵證實在阿門其日格的干旱硬梁上也能種活樹的老榆樹。

即使后來植樹防沙工作被迫中斷那些年,這棵榆樹依然堅強地扎根生長。

村民們講,20世紀70年代,龍卷風——也有說是雷擊,放倒了這棵樹,但它倒而不死。大家仍愛惜著它,在老榆樹的枝條上,系上祈福的布條。臥在地上的老榆樹,繼續抽新枝、發綠葉,又活了半個世紀。直到2023年,這棵阿門其日格治沙造林史上的“證物樹”,才“與世長辭”。

我們眼前的,是以一身交錯盤結的筋骨守護“硬圪梁”的老榆樹骸骨,沉默、頑強、死而不朽。

小樹屋

李治平時期種下,如今,以一身交錯盤結的筋骨守護“硬圪梁”的老榆樹骸骨。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攝

(二)阿門其日格無路可退了!他發起七天七夜的大討論,決定:造林,就是出路

老輩們異口同聲:王占文是在阿門其日格人走投無路的節骨眼上,被旗委派來的。“他臨危受命,救了阿門其日格的命。”

那是1970年,李治平已離任、植樹防沙被中斷的阿門其日格,變得更窮、更困難、更棘手。36歲的王占文,曾擔任過杭錦旗農業局局長,旗委派他到阿門其日格任黨委書記,希望有經驗、能力強的他能改變這里的面貌。他二話沒說就來了。

李治平早先帶領社員種的樹,不少已遭破壞,只剩下一些沙蒿、寥寥無幾的檸條和少量“自留樹”。

資料顯示,那時,阿門其日格公社65萬畝土地,沙化面積達57萬畝。過去相距70余公里的庫布其沙漠與毛烏素沙地在阿門其日格正在“握手”。“握手沙”肆虐下,“人無糧食畜無草,取暖做飯缺柴燒”,大批農戶因無法生存背井離鄉。

阿門其日格的沙丘(1990時租會議年8月攝)。劉占峰供圖

來阿門其日格的第三天,王占文像當初的李治平一樣,騎著毛驢下了鄉,一走就是一個多月。

隨爸爸搬來阿門其日格后,當時只有10歲的王小燕偷著哭了好幾回。“全是沙,啥也沒有,風刮起來把臉打得生疼……我當年最大的心愿就是離開這里。”

王小燕老也見不著父親,倒是班里同學今天這個、明天那個地跟她報信兒:“王叔來我們小隊啦!”

今天,阿門其日格的老人提起王占文,描繪的幾乎都是同一個畫面——架一副眼鏡,挎個黃軍包,拄根棍,拿著筆記本,揣著旱煙袋,一個人走村串戶走到你跟前。

王占文(右)和馮耀華。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翻拍

“見一個人,進一戶門。見了走路的跟走路的調研,見了放羊的跟放羊的調研……問得特別細,白天晚上就這么個走。”說著說著,張潤煥掉淚了。

“來我們家住過,人不拿架子,我們鋪的毛氈,沒有褥子,他說行呢行呢,就這挺好,還能撓癢癢。”擔任過阿門其日格村支書的高鳳卿說。

已故阿門其日格公社秘書劉茂成曾撰文回憶王占文:“他的筆記本記得滿滿的。每個村有幾顆明沙圪蛋,他都數好記入本本內。”

那幾年,王小燕對于父親最深的記憶,就是家里一摞摞筆記本都寫滿他漂亮的手書。

劉茂成在文章里記錄了王占文走遍全公社后開領導班子會的場景:“王書記不時插話,他想把匯報會開成一個大家出主意、想辦法、共同切磋琢磨的會議。”

聽干部們用“風起明沙流,壓倒房子人搬走”“房子埋在沙里邊,出路只有向外遷”形容阿門其日格現狀,王占文問大家:“出路只有向外遷?老百姓走光了,留下我們這些干部做什么?讓這塊土地變成毛烏素、庫布其,老百姓會答應嗎?黨和政府會允許嗎?”

大家越討論意見越統一,終于擰成一股繩:窮在沙上,害在風上,少在樹上,差在干上。阿門其日格的出路是大搞植樹造林,讓黃沙變綠洲。

5月30日,在阿門其日格,庫布其沙漠邊緣的沙丘被樹林阻擋(無人機照交流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王占文召開公社三級干部會議(以下簡稱“三干”會),發起“阿門其日格出路在哪里”的大討論,帶領各級干部和群眾代表共同探討出路——坐等救濟?背井離鄉?還是造林自救?

高鳳卿作為阿麻加汗大隊民兵連長,參加了會議。“王書記先帶我們去陜西神木縣參觀全國造林先進單位,回來就組織大討論,64個生產隊,整整討論了七天七夜。”

座談會上,說起老書記們當年帶領阿門其日格人種樹的故事,每個人都收不住話頭。圖為高鳳卿(右一)回憶種樹治沙往事。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領導說話辦事要讓老百姓聽得懂,覺得有道理,才會按你說的辦。”高鳳卿對這次決定了阿門其日格日后命運的大會記憶猶新。

王占文說,阿門其日格地處毛烏素和庫布其的“握手”地帶,沙漠和沙地握上手,阿門其日格就全被沙占了,沙進人退,你出路在哪?你往哪退?你只能干,只能植樹造林,背水一戰!

5月30日,張潤煥拿著鐵鍬去管護樹苗。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高鳳卿回憶,后來每次開會,王占文都要反復這樣講。“他在田間地頭、困難戶的炕頭,跟大家拉家常,老百姓把他看成共產黨的化身,公社干部、大隊干部親切地稱他‘王頭兒’。”

就像如今村里人誰都見過沙柳,老輩的阿門其日格人似乎誰都見過王占文,都聽過他講的話。

張潤煥印象最深的是王占文說:在阿門其日格,種樹就是出路,不種樹死路一條。

記者在中圖村偶遇75歲的村民趙興發,提起王占文,老人說:“他講你們要好好干,不要鬧得爺爺吃了孫子糧,不把環境保護起來,有點東西你吃了,后人就沒了。這句話我現在還記得。”

在中圖村偶遇75歲的村民趙興發,談起當年四任黨委書記,“共產黨的好干部,誰不愿意跟著好好干一把,對不?”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攝

“王書記對每個生產隊情況清清楚楚,‘三干’會上,拿著筆記本子,統一部署。來你這個隊,說你這幾口人、多少地,要種多少樹,問你準備種哪?苗條咋解決?你有問題提出來,想辦法給你解決。64個生產隊,全都問遍,最后定了春秋兩季一人種一畝樹。”高鳳卿回憶。

李治平也回來了,在阿魯柴登苗圃當主任,抱著總要輸液的病體,為種樹育苗,不辭辛勞。

“三干”會后,統一思路、明確出路的阿門其日格人發起大兵團作戰,進入轟轟烈烈的大造林時期。

1975年繪制的阿魯柴登苗圃示意圖。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三)“李治平探路,王占文規劃,馮耀華堅持,郭巨才發揚光大。這些干部確實是干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

高峰云曾將阿門其日格植樹治沙的故事比作一部連續劇,“4個書記是編劇,沒有他們,連續劇演不下來”。

聽說有記者來采訪老書記們當年帶領阿門其日格人種樹的故事,張潤煥、高鳳卿、烏蘭敖包村原支書白三寶、阿日柴達木村原支書李樹華早早地聚在一起等著。

聽說有記者來采訪老書記們當年帶領阿門其日格人種樹的故九宮格事,老人們早早地聚在一起等著。從右到左分別為:白三寶、張潤煥、李樹華和高鳳卿。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他們中年紀最小的也65歲了,都親歷了家鄉的“黃沙變綠洲”,說起老書記,回憶起熱火朝天的造林年代,每個人都收不住話頭。

座談會上,說起老書記們當年帶領阿門其日格人種樹的故事,每個人都收不住話頭。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李治平探路,王占文規劃,馮耀華堅持,郭巨才發揚光大。這些干部確實是干部,干部干部,先干一步。”高鳳卿感慨。

“領導都帶頭干,王占文書記包的我們奮勇大隊,帶我們種沙柳。全大隊11個生產隊,排著隊、唱著歌,把紅旗插在各自的沙梁上。民兵也領著娃娃們來種樹,他們掏坑,娃娃遞樹栽子。幾年下來,把奮勇大隊種成了自治區最早的萬畝林大隊。馮耀華當時是公社副書記,包的是阿魯柴登,郭巨才當時是公社副主任,包了什里加汗。王占文還專門組織了測繪隊,繪出地圖,統一規劃,給所有農田種上防護林,定下在哪修路種上行道樹。20年后按圖修路時,施工隊發現,路基兩旁的樹早種好了。”白三寶回憶。

1972年繪制的無柴登地形地貌圖。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1975年前后,在時任公社書記王占文、副書記馮耀華支持下,5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起早貪黑徒步3個月,拉斷4根測繪繩,手繪出全公社65萬畝土地的地形地貌圖,在此基礎上形成植樹造林藍圖,規劃出360條大型防護林帶和127條林網化道路。按圖行動,造林大軍很快遍布阿門其日格,荒蕪的土地大面積綠了起來。

當年測繪隊繪出地圖后,按照統一規劃種下的單行旱柳林帶的遺存。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攝

“造林發現沒技術人員,公社把我送出去讀工農兵大學,就學治沙造林。1976年,王占文書記送我走之后,他就被調走了,1978年我回來時,書記是馮耀華。”張潤煥說。

馮耀華是個什么樣的人?

“焦裕祿那樣的人!能把群眾發動起來,沒錢也能做成大事。阿門其日格的第一處梯田、大壩就是在他手上建成的。他在家排行老三,走到哪,群眾都叫他‘三哥’。”張潤煥說。

“也有人叫他‘拼命三郎’。特別能苦干,打井修壩掏石頭,親自動手。有時候跟社員一起喝兩口小酒,會喊大戲,唱陜西梆子。”白三寶補充,“干活干得兩手全是血裂子,他就找一塊生羊油,在油燈上烤,讓滾燙的油滴入血裂子,燙完用膠布裹起來,第二天繼續干。”

“他的手比我的還粗糙。”張潤煥伸出自己拿了幾十年農具的古銅色的手。

“1976年,我們去他九宮格下鄉的阿魯柴登速地溝,看見他挽著褲腿子打井。那是個干實事的人,而且講話能講到農民心里頭。”高鳳卿說。

在馮耀華的兒子馮玉寬看來,父親能發動群眾,說白了就是跟群眾一起干。“我小時候去速地溝,看見他挽著褲腿拿著鍬跟老百姓一起干活,老百姓咋干他咋干,老百姓坐下抽煙了,他還在那干。”

速地溝廢棄的大壩。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記者王京雪攝

“他來我們村蹲點,在車馬大店住了四五年,以身作則,勤勤懇懇。”李樹華就是速地溝人。在這里,馮耀華邊植樹造林,邊搞水利建設,領著全村百姓修大壩,連村里十幾歲的女孩都組織起“鐵姑娘戰斗隊”加入其中。

馮耀華還帶大伙在壩旁山坡上修出能自流灌溉的7層梯田,人們在這里第一次種活了小麥,吃上了白面。大壩建成后,壩里養魚,壩下種果,速地溝一時被譽為阿門其日格的“魚米之鄉”。“前溝溝果樹飄香,后溝溝鯉魚跳浪,沙海深處人歡笑,好日子過得直想唱。”

如今的阿魯柴登速地溝水庫已經荒廢,兩頭牛在梯田上吃草。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多年后,隨著條件改善,村里打上機井,大壩逐漸廢棄,壩下無人料理的果樹卻還年年結果。今年,又有不少綠色小果子掛在枝頭。馮玉寬每到夏天都要回來摘一點,帶回家曬果干。“這就是一種情結。小時候放暑假,我們孩子就來這吃果子,吃到肚脹……”

馮耀華當年帶頭修起的大壩已廢棄,壩下無人料理的果樹卻還年年結果。今年又有不少綠色小沙果掛在枝頭。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攝

在人們的回憶里,馮耀華有一張再樸實不過的“農民的臉”,一雙布滿老繭的苦干的手,一副跟誰都能輕松打成一片的好脾氣。但在原則問題上,他毫不含糊;在關鍵時刻,他勇于擔當。

據說,有人曾勸馮耀華找機會調離阿門其日格這塊“不毛之地”,這個樸實、厚道的漢子黑著臉問:“把艱苦的、惡劣的條件推給別人,問問自己的良心何在?在戰爭年代,這不是逃兵是什么?阿門其日格不變綠,我死也要死在阿門其日格!”

改革開放后,阿門其日格的造林事業迎來春天。

1982年,馮耀華在阿門其日格率先推行林業生產責任制,將12萬畝集體林木和宜林的荒沙全部劃撥到戶,規定“誰種誰有,長期不變,允許繼承”,并頒發“林權證”。

“馮書記是冒著風險作的決定”,張潤煥找出一張當年的老證,“家家戶戶都來登記造冊,每張證都是我親手發出的。”

張潤煥向記者展示1982年馮耀華頒發的“林權證”。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這為阿門其日格造林注入了新活力,群眾種樹積極性倍加高漲,開始以每年3萬畝的速度植樹造林。村民們只要發現空地,不是種樹就是種草。中圖村有村民看到位于上風頭的鄰村阿斯楞圖的空地沒綠化,擔心上風頭刮風、下風頭起沙,便跑去種樹,還因此引發了糾紛。最后,馮耀華出面調解,樹歸中圖村,地歸阿斯楞圖。

當馮耀華帶著速地溝村民們發展水利時,郭巨才背著行李扎根什里加汗大隊。

這是個在阿門其日格都以窮出名的地方,沙化嚴重。人們為找點柴火挖苗斷根,村里植被只剩龍王廟周圍的一株檸條沒人敢動;牲畜沒草吃,公羊剩了一只還得到隔壁鄉放;社員年年“倒分紅”,干了一年活,年底反倒欠了集體的賬。“沒糧沒草沒柴燒,麻根糜茬搶著掏。一只公羊倒場放,一苗檸條龍王保”。

阿門其日格的沙丘(1990年8月攝)。劉占峰供圖

如今的阿門其日格沙地里能刨出濕潤的沙土來。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郭巨才個子不高,話少、面黑、性子倔,在百姓間有“黑龍爺”的別稱。他來后,領著大伙執行“三禁”:禁掏檸條,禁掏沙蒿,禁摟燈香(指沙米,一種沙生植物)。村民有意見,說沒柴燒,郭巨才不多說話,自己出錢買土磚茶,跟附近牧民換牛糞,動員村民拉牛糞當柴燒,又調來鏈軌車,裝上雙鏵犁,車一開,雙鏵犁翻起泥土,人們跟在后面插樹苗。

劉茂成在文章中回憶:春秋兩季,原本“和尚頭”的什里加汗種上了77行、合計1聚會76公里長的林帶,成活率高達85%以上。兩年時間,什里加汗流沙披綠,擺脫了沒糧沒草沒柴燒的困境,人們也在實踐中,認識到治沙造林的重要性。

今天,村里的龍王廟仍在,周邊綠意更盎然。

阿門其日格的龍王廟,如今已經郁郁蔥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說到郭巨才,每個人都要提一嘴他“消滅山羊”的故事。

1983年,馮耀華退休,郭巨才接任阿門其日格鄉(當時公社已改為鄉)黨委書記。這時的阿門其日格已綠樹成蔭,植樹造林的重心也轉向管護。

當時,鄂爾多斯羊絨產業迅速發展,羊絨需求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村民養起山羊。郭巨才認為,阿門其日格林草數量有限,絕不能過度放牧,尤其山羊吃草根啃樹皮,必然嚴重威脅這里歷盡千辛萬苦、來之不易的一片綠。

李樹華和高鳳卿都記得他在“三干”會上擲地有聲的怒喝:“有山羊沒我,有我沒山羊!”

阿門其日格禁養山羊后,有大養殖戶放出狠話:“你敢殺我的羊,我就割你的頭!”郭巨才還是砸過去那句話:“有山羊沒我,有我沒山羊!”

李樹華回家就賣了家里的40來頭山羊。“心里頭肯定也不愿意,但村干部一定要帶頭。當時村里很多人接受不了,因為山羊肉和山羊毛是很大一塊收入來源。”

阿門其日格黃沙變綠地,這是沙地上生長的沙柳、沙蒿等。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當年在村里推行禁養山羊的干部,都挨過不少罵。“后來我們林業成功了,老百姓也理解了,說不這么管,阿門其日格的樹也成不了氣候。”白三寶說,“現在看見有山羊啃樹,大家還會說,當年郭老漢可忍不了這個。”

除了以鐵規鐵紀管護造林成果,接任書記后,郭巨才還在杭錦旗林業局“村民承包50畝以上沙地,栽活1畝樹補貼3元錢”等政策扶持下,率領阿門其日格人向全鄉尚未“根治”的三大沙地:桃紅巴拉兒、楊二正巴拉兒和吳柴登巴拉兒發起最后沖鋒——他們用網圍欄圍封了23萬畝沙地,防止牛羊入內啃食,再由人工種植配合飛播和機械播種,種樹種草,讓三大沙地逐漸遍植草木。

“我們家在網圍欄里也分了百來畝沙,那年我正好在種玉米,郭老漢來了,說趕快去栽樹!玉米遲兩天種不害事,我就先栽了樹,百來畝樹都成活了。”白三寶說,“他不止說我一個,每個村子挨個轉,誰不栽樹就追過去說。”

阿門其日格的黃沙,就這樣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逐漸變成了綠洲。

阿門其日格的行道樹。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四)毛烏素與庫布其徹底“分手”,阿門其日格的樹,“修成正果”

截至1990年,阿門其日格全鄉有林面積達37.6萬畝,林草覆蓋率在85%以上。1995年,阿門其日格獲評“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鎮)”榮譽稱號。

“再不要說我們沙灣灣窮,沙灣灣栽下了富裕根。全國造林百佳鄉,神州大地美名揚。”

30多年奮斗,四教學任書記接力,毛烏素與庫布其徹底“分手”,阿門其日格的樹,“修成正果”。

5月30日,在阿門其日格,庫布其沙漠邊緣的沙丘被樹林阻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我現在還驚嘆,那些干部怎么有那么大的號召力,把群眾都能凝聚起來、發動起來呢?”張潤煥問。

談到這個“大問題”,人們想起了許多“小故事”。

“書記跟農民沒隔閡,跟群眾夾說帶笑,隨便拉在一起喝燒酒。”白三寶說。

“農民家也沒個好吃的,碰見什么吃什么,吃完了都要放幾張糧票、幾毛錢。”張潤煥說。

“腳踏實地,拄個棍就來,我們吃的那飯,人也不嫌,天天幫我們干活……共產黨的好干部,誰不愿意跟著好好干一把,對不?”趙興發說。

王占文是公認脾氣“最硬”的書記,“像個軍人,有膽又干脆”,批評起人不講情面,可想起他,哪個不心里酸軟?

每逢過年,他總是裝袋旱煙,背上挎包,獨自去隊里給飼養員喂馬,替一年不得休息的羊倌放羊。

白三寶親眼見過他讓羊倌李官駒回家過年,自己替他放羊,“年三十一天,初一一天”。“放羊要往返30多里地,他一大早趕著羊出門,太陽落山才回來。回來時,嘴上叼著煙袋鍋子,棉衣里還抱著一只剛下的羊羔。”李官駒的兒子李英兒回憶。

馮耀華在村干部碰頭會上,聽說村里的三嬸子穿一條扎住褲腿的大襠褲,干活時偷著把隊里的“山藥”(當地方言,指土豆)往褲子里塞,有人想讓她“丟丟人”。“你讓她丟人,我拿你問事!”馮耀華鐵青著臉。

“他說,這是我們干部的工作沒做好,不然群眾不會忍饑挨餓。”鄂爾多斯市政協辦公室四級調研員王樂平說。

2016年,王樂平擔任主編,與同道一起編印了記錄阿門其日格植樹造林歷程的文史資料書《綠色阿門其》。此后,每回路過阿門其日格,他都會想起四位書記,勉勵自己要多做點事。

63歲的韓爭奇是《綠色阿門其》的攝影師,也是土生土長的阿門其日格人。“我們當時那種環境,要不是幾任書記一任接著一任干,是很難改變的。”

這是2022年7月23日拍攝的阿門其日格衛星圖,當地的治沙植綠效果十分明顯。

“第一條是黨的領導,第二條是一任接著一任干,第三條是動員群眾。”王樂平總結了三大“秘訣”。

“幾位書記一個號,人人吹著一個調,一任接著一任干,一任干給一任看。”馮玉寬說。

“他們是真正的共產黨人,永遠受人尊重。”高鳳卿說,“幾十年后,他們都還被記著,這就是百姓的口碑。”

白三寶一直想寫篇文章,想了好幾年,題目就叫《書記啊書記,人民想念你們》……

(五)他們笑著揮揮手,慢慢轉身,步入林海,化作其中的一棵棵樹,與這片土地永遠相連

1992年,王占文去世。

在鄂爾多斯的家中,王小燕回憶起父親的一生。“我媽以前跟他開玩笑,說你種了這么多樹,也背不走一棵,他說我不管那套。”

她想起1982年自己大學畢業,決定遠走高飛后,父親一年年、一回回地念叨:你那么好的腦筋,為什么不回來建設家鄉?“我那時沒體會到他的精神,甚至大學畢業很多年也沒有意識到。40多歲以后,我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才意識到身邊就有這么好的榜樣。”

1997年,王小燕回到內蒙古,幾年后進入財政系統工作,經手了一批惠民項目。“做這些具體工作時,我想起父親本分、踏實地為大家辦事的樣子,才發現人是需要精神的,人的精神世界有很廣闊的天地。”

2001年,李治平去世。

李明亮曾陪父親回阿門其日格故地重游,“他說,你看看,這是我領頭種的樹”。

從小看著父親種樹,聽父親講生態環境的重要,2001年,李明亮在毛烏素沙地最南頭、距離父親工作過的阿魯柴登治沙站不遠處,花十來萬承包了一萬多畝沒人愿包的沙丘。“每年春秋兩季,我跟老婆連雇人帶自個兒干,種了15年樹,一直種到2016年,全都種綠了。”

“哎呀,我跟你說,真有成就感!”他聲音流露出明顯的興奮,“你看著樹種起來,把沙一塊塊治住,那心情可不一樣了!我覺得我這輩子行了,這就是我最大的貢獻。”

2004年,馮耀華去世。

1983年他剛退休,就在村里認領了上百畝沙地。“父親說,他在阿門其日格治沙20多年,但沒有一棵自己的樹,他想親手再治理一塊沙丘,所以包了這塊地,領著我們全家大干了3年,把樹栽得滿滿的,他自己又斷斷續續經營了六七年。”馮玉寬說。

馮玉寬站在當年父親帶領全家種樹的地方。新華每日電訊記者王京雪攝

那幾年,一到種樹季節,馮家的兄弟姊妹就聚到一起,跟著父親下地種樹,再帶著一身沙回來吃母親烙的餅。“那種氛圍特別好。我到現在都愛種樹,樹種在什么地方,就留在什么地方。我們這代人,每個阿門其日格家庭都有自己種樹的故事。”

5月30日,馮玉寬回到阿門其日格,查看當年和父親一起種下的一棵樹。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孫子4歲時,馮玉寬抱著他專門來看這片樹林,“看看過去老祖宗種樹治沙多么不容易”。

2016年,郭巨才去世。

他一輩子沒離開過阿門其日格。“對組織不提任何要求,不講待遇,不求回報,讓他到市林業局當干部,他還不愿意,不想離開阿門其日格。”高峰云說。

“阿門其日格評上全國造林綠化百佳鄉后,有人要在樹林里給郭老漢立一個功績碑,老漢說不行,阿門其日格的造林是幾代人共同完成的,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白三寶說。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在今日的阿門其日格,路,不會忘記老書記們踏遍全鄉的足跡;風,不會忘記老書記們的痛與笑;土地,不會忘記老書記們的汗與淚;每一棵樹,不會忘記老書記們平凡的名與不朽的功。

而在那棵“硬圪梁”上的老榆樹前,在原奮勇大隊的萬畝沙柳林前,在速地溝大壩下的果樹前,在曾經只有一苗檸條的龍王廟前……他們的身影仿佛穿越時空,一一閃現,四顧阿門其日格一地的綠色與并不起眼的樹,他們笑著揮揮手,慢慢轉身,步入林海,化作其中的一棵棵樹,與這片土地永遠相連。

阿門其日格的樹。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六)從阿門其日格的老書記,到新時代造林治沙的“新支書”,都昭示著一個真理:建設好守護好綠色家園,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干成

前人種下了“三北”固沙之樹,也培育了“三北精神”之樹。

1991年出生的大學生村官張冬,2021年回到家鄉,擔任阿門其日格村的黨支部書記。“我很好奇,大家都說我們這里以前是沙漠,那后來咋變成今天這樣?回來以后,村里的老人跟我講了這些老書記的故事。”

了解家鄉的過去,張冬對當年的老書記們產生了深深的感激。“作為新一代基層干部,我要傳承老書記們的精神,繼續植樹造林,讓家鄉的植被覆蓋率進一步提高。”

如今的阿門其日格已經郁郁蔥蔥。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張典標攝

在杭錦旗,造林治沙已經成為一種精神傳承。據旗林草部門介紹,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旗人民在生態保護建設方面書寫了一份份新的答卷,而老阿門其日格人的精神閃耀在答卷的每一頁——

1997年,杭錦旗穿沙公路動工,修路治沙同步進行。旗里組織7次萬人以上的生態建設大會戰,造林面積達150多萬畝。

2000年以來,杭錦旗相繼申請、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天然林保護、“三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國家生態重點工程。到2023年,全旗森林覆蓋率和植被蓋度分別由2000年的7.23%、16.2%提高到18.08%、65%。

黨的十八大以來,杭錦旗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落地見效。旗委書記華誠說:“杭錦旗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團結帶領各族干部群眾,一張藍圖繪到底,實現了從‘談沙色變’到‘點沙成金’的華麗轉變。”

在黃河“幾字彎”攻堅戰施工點上,獨貴塔拉鎮道圖嘎查黨支部書記、嘎查委員會主任牛金梁,帶領村“兩委”早早地來到現場,和大家一起干得熱火朝天。道圖嘎查通過“黨支部+企業+農牧民”模式,由黨支部牽頭成立民工連隊,“領著村民干、帶著村民賺”,動員農牧民參與種植、出售沙柳、檸條等,目前已實施護沙、種植等項目5.8萬畝。

5月30日,張潤煥駕駛拖拉機行駛在沙地上,這里經過多年綠化,已是綠意盎然(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連振 攝

34歲的敖日格樂家住吉日嘎朗圖鎮格更召嘎查,2012年大學畢業后返鄉投身庫布其沙漠治理。十余年來,敖日格樂從青澀的大學生成長為“治沙老手”。最近趁著雨水多,敖日格樂抓搶時間種楊柴、插沙柳。作為嘎查的新一輩治沙帶頭人,敖日格樂說:“從父輩手中接過治沙接力棒,我要繼續向沙漠要綠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像敖日格樂一樣,在前輩和廣大黨員干部的感召與帶領下,活躍在黃河“幾字彎”南岸的庫布其沙漠防沙治沙一線。

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指出:“像‘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這樣的重大生態工程,只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才能干成。三北地區生態非常脆弱,防沙治沙是一個長期的歷史任務,我們必須持續抓好這項工作,對得起我們的祖先和后代。”從阿門其日格的老書記,到新時代造林治沙的“新支書”,幾代人數十載接力種樹植綠的故事,正是對總書記這一重要論斷的生動注腳。

新時代,黨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2023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主持召開加強荒漠化綜合防治和推進“三北”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座談會,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打一場“三北”工程攻堅戰,把“三北”工程建設成為功能完備、牢不可破的北疆綠色長城、生態安全屏障。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全力打好包括黃河“幾字彎”攻堅戰在內的三大標志性戰役。

鄂爾多斯市委書記李理表示,作為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的主陣地、主戰場,鄂爾多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揚“三北精神”,推進沙漠邊緣和腹地、上風口和下風口、沙源區和路徑區協同治理,固沙、阻沙、控沙、治沙齊抓,以日均超1萬畝的速度推進沙地治理,攻堅戰開局良好、戰果顯著。

“我們深入實施防沙治沙和風電光伏一體化工程,謀劃推進了‘光伏長城’‘十大孔兌’綜合治理等標志性工程,全面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和農牧民為主體、全社會參與的防沙治沙格局,通過以工代賑、先建后補等方式帶動農牧民人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實現了地區增能、沙漠增綠、人民增收、企業增效‘一舉多得’。” 李理說,“下一步,我們將全面落實黨中央和自治區黨委決策部署,全力打贏黃河‘幾字彎’攻堅戰,為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作出應有貢獻。”

今天,治沙的手段科技含量越來越高,治沙的方式更加豐富多樣,但“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三北精神”卻永遠閃耀,就像阿門其日格的樹,永遠挺拔在祖國北疆,守護著綠瑜伽場地色長城。(記者方立新 劉偉 王京雪 朱文哲 張典標)

發佈日期: 發佈留言

心愛的村落——苗族青年返鄉創業17年 見證查包養行情苗寨變遷_中國網

  吳新仁(左)和愛人何玉青(2024年5月8日攝)。

2007年,28歲的苗族青年吳新仁結束在城市的十年打工生涯,帶著22歲的愛人何玉青回抵家鄉——烏英苗寨,開包養始創業。

烏英苗寨坐落在桂黔接壤的包養網排名年夜山深處,共有145戶700余人,此中104戶屬于廣西融水苗族自治縣桿洞鄉黨鳩村,41戶屬于貴州省從江縣翠里瑤族壯族鄉南岑村。因為地盤資源匱乏、路況未便等緣由,烏英苗寨一度發展落后。

返鄉后,吳新仁和何玉青買車拉客運貨、經營小商舖、種田養魚、辦平易近宿賣特產,逐漸成為苗寨的致包養網比擬富帶頭人。17年來,兩人堅守在年夜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吳新仁說,返鄉創業這些年能有所收獲,得益于近年來桂黔兩地平易近宗委、婦聯、團委等部門和機構對烏英苗寨各項事業的助力,家鄉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群眾的生產生涯條件獲得極年夜改良。烏英苗寨還在廣東省廉江市粵桂資金的多方位攙扶下,建築了教學樓、文明長廊、風雨樓、蘆笙廣場等設施。通過開辦婦女夜校、設立教導獎勵基金等,當地文明教導程度穩步晉陞。

現在,烏英苗寨在鄉村振興的路上不斷前進,吳新仁和何玉青的生包養活也加倍多姿多彩,上夜校、唱苗歌、吹蘆笙、制苗衣、拍視頻、招待游客、外出表演……兩人旦夕相伴,攜手見證了苗寨的變遷和時代的發展。

新華社記者 黃孝邦 攝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